近年来,但凡有点野心的A股公司,似乎都想在香港资本市场插一脚,美其名曰“全球化战略布局”。截至2025年4月中旬,超过35家公司前赴后继,递交招股书的,发公告的,好不热闹。吉宏股份,这家深交所主板上市的“老兵”,也加入了这场“A+H”的牌局。年初一纸H股发行备案公告,看似顺风顺水,但二级市场的反应,却似乎带着一丝“冷静”。1月27日,备案公告的第二天,吉宏股份的股价就以下跌收场,虽说股市波动是常态,但结合其后续表现,难免让人怀疑,这背后是否隐藏着更深层次的问题。
赴港上市,对于A股公司而言,无疑是一场精心包装的“镀金”之旅。一方面,香港市场更为成熟,监管体系也与国际接轨,这有助于提升公司的国际形象,吸引海外投资者。另一方面,港股的估值体系与A股存在差异,一些公司或许能因此获得更高的估值,从而实现融资规模的扩大。然而,理想很丰满,现实却往往骨感。港股市场并非遍地黄金,竞争同样激烈。吉宏股份想要在香港市场分一杯羹,就必须拿出更有说服力的业绩和发展前景。
资本市场是最诚实的,任何风吹草动都会直接反映在股价上。吉宏股份宣布赴港上市,股价并未出现预期的上涨,反而略有下跌,这或许表明,投资者对吉宏股份的“A+H”战略,并没有表现出过多的乐观。市场可能在担忧,吉宏股份是否真的准备好了迎接香港市场的挑战?还是仅仅为了追逐热点,盲目扩张?毕竟,上市只是手段,最终还是要看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发展潜力。如果基本面没有实质性的改善,再华丽的“外衣”也难以掩盖内在的空虚。
吉宏股份的“A+H”计划,并非空中楼阁,支撑它的,是跨境社交电商和纸制包装这两大业务。然而,这两大业务的表现,却似乎并不那么令人安心。2024年,吉宏股份的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双双下滑,这对于一家谋求更大发展的上市公司来说,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。其中,跨境社交电商业务贡献了超过六成的收入,但其“货找人”的模式,却也伴随着高昂的广告支出。这种模式的可持续性,以及对公司盈利能力的潜在影响,都值得我们深入思考。
营收和净利润是衡量一家公司经营状况的核心指标。吉宏股份2024年营收同比下降17.41%,归母净利润更是暴跌47.28%,这种“开倒车”的业绩,让人不得不对其未来的发展前景产生担忧。虽然过去几年,吉宏股份的业绩也曾出现过波动,但如此大幅度的下滑,实属罕见。这究竟是短期调整,还是长期趋势?是行业竞争加剧,还是公司自身经营出现了问题?这些疑问,都需要吉宏股份给出明确的答案。
跨境社交电商是吉宏股份的核心业务,也是其近年来增长的主要动力。然而,这种增长的背后,却隐藏着巨大的成本。吉宏股份的跨境社交电商业务,主要依赖于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上投放广告,以实现“货找人”的目的。2024年,吉宏股份的广告开支超过17亿元,占销售及营销开支总额的95%以上。这种“烧钱”式的营销模式,虽然能够带来短期的收入增长,但长期来看,却会对公司的盈利能力造成巨大的压力。更何况,跨境电商市场竞争日益激烈,流量成本不断攀升,吉宏股份能否持续承受如此高昂的营销费用,仍然是一个未知数。这种模式,与其说是“增长引擎”,不如说是“吞金兽”。
对于任何企业而言,客户都是生命线。但过度依赖单一客户,就像是走钢丝,稍有不慎,便会坠入深渊。吉宏股份的客户结构,就存在着这样的隐忧。其第一大客户,一家国内乳制品巨头,在近四年内累计为吉宏股份贡献了超过48亿元的收入,其中纸制包装业务收入的四成以上,都来自于该客户。这种高度依赖单一客户的局面,无疑增加了吉宏股份的经营风险。
客户集中度过高,意味着企业将自身的命运,很大程度上掌握在单一客户手中。一旦该客户的经营状况发生变化,或者与吉宏股份的合作关系出现裂痕,都将对吉宏股份的业绩造成巨大的冲击。如果这家乳制品巨头选择更换供应商,或者减少对纸制包装的需求,吉宏股份的纸制包装业务,无疑将遭受重创。这种风险,是任何企业都无法忽视的。
除了经营风险,过度依赖单一客户还会削弱企业的议价能力。当客户占据企业收入的绝大部分时,企业往往会在价格、账期等方面做出妥协,以维持合作关系。这意味着,吉宏股份在与这家乳制品巨头谈判时,可能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,难以获得更有利的价格条件。长此以往,这不仅会影响吉宏股份的盈利能力,还会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。毕竟,没有哪个企业愿意将自己的利润拱手让人,吉宏股份也不例外。
2021年,吉宏股份试图“跨界”白酒行业,无疑是一场颇具争议的豪赌。当时,白酒市场正处于“风口”,各路资本纷纷涌入,试图分一杯羹。吉宏股份也未能免俗,计划收购酒类生产公司,进军白酒市场。然而,这场豪赌最终以失败告终,收购计划被终止。更令人费解的是,即使收购失败,吉宏股份的库存中仍然积压了价值超过六千万元的酒类存货。这笔存货的来龙去脉,以及其对公司经营的影响,都充满了疑问。
吉宏股份的“跨界”举动,很快引起了监管部门的关注。深交所向吉宏股份发出了关注函,质疑其高溢价收购标的资产的合理性,以及收购决策是否审慎。深交所的质疑,可谓一针见血。在标的资产业绩亏损、收入规模小、资产负债率高企的情况下,吉宏股份仍然选择高溢价收购,这其中的逻辑,确实令人难以理解。深交所的关注,不仅是对吉宏股份的一次拷问,也是对当时白酒市场“虚火”的一次警醒。
更令人疑惑的是,在终止收购计划后,吉宏股份的库存中仍然积压了大量的酒类存货。截至2024年末,这部分存货的净值超过六千万元。吉宏股份解释称,这些酒类存货是其在尝试收购酒类生产公司过程中采购的,并且由于酒类具有长保质期的特征,因此不存在减值风险。然而,这种解释并不能完全消除市场的疑虑。这些酒类存货的销售渠道是什么?销售价格如何?是否存在关联交易?这些问题,吉宏股份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。六千万元的酒类存货,对于吉宏股份来说,究竟是“甜蜜的负担”,还是难以摆脱的“梦魇”?这仍然是一个谜。
吉宏股份的两大核心业务,跨境社交电商和纸制包装,都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。跨境社交电商市场分散,竞争者众多,吉宏股份虽然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,但优势并不明显。纸制包装行业同样如此,市场集中度低,行业竞争激烈。在这种情况下,吉宏股份想要实现突围,就必须找到新的增长点,提升自身的竞争力。然而,在市场迷雾重重的情况下,吉宏股份的未来之路,充满了挑战。
跨境社交电商是吉宏股份近年来增长的主要动力,但这种增长模式,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流量的获取。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,流量成本不断攀升,吉宏股份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“流量焦虑”。如何在降低流量成本的同时,保持收入的增长,是吉宏股份亟需解决的问题。此外,跨境电商市场还面临着政策、汇率、物流等多种风险,这些风险都可能对吉宏股份的经营造成影响。跨境电商的红利期已经过去,吉宏股份想要在红海中突围,就必须找到新的增长点,提升自身的运营效率和风险管理能力。
纸制包装是吉宏股份的传统业务,也是其稳定的收入来源。然而,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新材料的出现,纸制包装行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。吉宏股份想要在纸制包装领域保持竞争力,就必须不断创新,开发出更环保、更具功能性的产品。然而,创新并非易事,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技术积累。此外,纸制包装行业还面临着原材料价格波动、劳动力成本上升等挑战。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,吉宏股份想要在纸制包装领域守成,已经非常不易,想要实现创新,更是难上加难。
圣阳股份发布公告,控股股东山东国惠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山东发展投资...
智通财经APP讯,凯撒旅业(000796.SZ)公告,公司将于202...
君圣泰医药-B(02511.HK)近日发布公告,宣布公司联席公司秘书...
近期Cardano(ADA)价格暴涨270%,背后推手是大量鲸鱼的...
一位顶级专家预测,如果以太坊(ETH)达到10,000美元的宏伟目标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