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股市场,历来是个消息满天飞的地方。这不,一季度业绩预告又开始密集轰炸了。只不过,这看似热闹的景象,细究起来,却总让人觉得哪里不对劲。先不说那些“符合预期”的套话,单就这披露的节奏,就耐人寻味。有多少公司是捂着盖着,等到尘埃落定才慢悠悠地公布?又有多少公司,是报喜不报忧,只拣好听的说?
别忘了,A股的逻辑,很多时候是预期先行。业绩好,股价提前涨一波;业绩差,先跌为敬。这“提前量”要是拿捏得好,里面的文章可就大了。等到业绩预告真正出来,那点儿实际增长,恐怕早就被消化得七七八八了。更有甚者,一些公司所谓的“预增”,说不定只是把去年的坑填平而已,根本算不上什么真材实料。这就像考试前临时抱佛脚,考个及格就大肆宣扬,着实让人觉得可笑。
再来说说这利润增长的幅度,动辄翻番,看得人眼花缭乱。但仔细分析一下,你会发现,这其中猫腻可不少。有些公司,去年的基数本来就低得可怜,今年稍微有点起色,自然显得增幅巨大。这就像一个原本考零分的学生,考了60分,进步幅度当然惊人,但实际上,他还是个不及格。还有一些公司,是通过出售资产、变卖股权等手段,人为地提高利润。这种“一次性收益”,并不能反映公司的真实经营状况,更不能持续。说白了,这就是一种“粉饰太平”的手段,为的是给投资者制造一种繁荣的假象。
更何况,财报这种东西,本来就是一门高深的艺术。会计准则那么多,操作空间那么大,想要玩点数字游戏,简直易如反掌。成本费用怎么摊销?收入确认怎么 timing?稍微动点手脚,就能让报表变得光鲜亮丽。投资者如果只看表面的数字,而不深入分析背后的原因,很容易被忽悠。
最后,我们再来看看那些券商分析师的解读。不得不说,这些人的话术,真是越来越精湛了。一会儿是“业绩超预期”,一会儿是“毛利率改善”,听得人热血沸腾。但问题是,他们真的了解这些公司的真实情况吗?还是只是为了配合市场炒作,故意唱多?
要知道,券商的收入,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交易量。只有投资者不断买卖,他们才能赚到佣金。所以,他们的屁股,往往是坐在券商的立场上的,而不是投资者的立场上。他们的分析报告,很多时候只是为了引导投资者入场,充当“韭菜收割机”的角色。真正有价值的分析,往往藏在那些语焉不详的“风险提示”里,需要投资者自己去挖掘。
一季度业绩预告里,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中船防务和中国海防的“爆炸式”增长。动辄十倍、七倍的增幅,简直是鹤立鸡群,让人不禁怀疑是不是打开方式不对。但是,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,军工股的业绩,很大程度上取决于“政治正确”。国际形势紧张,国防预算增加,军工企业自然水涨船高。这就像旱涝保收的行业,旱了旱不死,涝了捞一把。
当然,我们不能否认军工企业自身的努力,技术进步、效率提升等等,肯定也贡献了一部分增长。但更关键的,还是外部环境的变化。说白了,这就是一种“靠天吃饭”的行业,业绩的好坏,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部环境。而这种外部环境,往往是不可预测、不可控制的。所以,投资军工股,既要看到其潜在的增长空间,也要警惕其潜在的风险。毕竟,和平年代,谁又需要那么多军舰和武器呢?
除了军工股,牧原股份的“扭亏为盈”也备受关注。去年还亏损23亿,今年一季度就盈利40多亿,这简直是“咸鱼翻身”的典范。但是,养猪这个行业,周期性非常强。猪肉价格上涨,养猪企业盈利;猪肉价格下跌,养猪企业亏损。这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,谁也无法摆脱。
牧原股份这次能够扭亏为盈,很大程度上是受益于猪肉价格的上涨。但是,猪肉价格的上涨,又能持续多久呢?谁也说不准。而且,随着越来越多的养猪企业扩大产能,未来的猪肉供应,只会越来越充足。一旦供应过剩,猪肉价格必然下跌,养猪企业又将面临亏损的风险。所以,投资牧原股份,既要看到其当前的盈利能力,也要警惕其未来的周期性风险。毕竟,“猪周期”就像一个幽灵,永远在养猪企业的头顶徘徊。
在业绩预告中,一些科技股也表现出了不错的增长势头。但是,科技股的业绩增长,往往伴随着巨大的争议。一方面,科技创新确实能够带来巨大的商业价值,推动企业快速发展。另一方面,科技股的估值,往往被过度炒作,脱离了实际。很多科技股,虽然业绩增长迅速,但盈利能力却很差,甚至持续亏损。
这就像一个穿着华丽新衣的皇帝,表面上光鲜亮丽,实际上却一丝不挂。一旦市场冷静下来,投资者开始关注实际盈利能力,这些“裸泳”的科技股,就会被打回原形。而且,科技行业的竞争非常激烈,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快。今天还风光无限的科技公司,明天可能就被淘汰出局。所以,投资科技股,既要看到其潜在的增长空间,也要警惕其潜在的风险。毕竟,科技创新,是一场残酷的淘汰赛,只有少数人才能笑到最后。
面对风云变幻的市场,各大机构纷纷给出了自己的投资建议。其中,红利股成为了一个热门的选择。所谓红利股,就是那些业绩稳定、分红慷慨的上市公司股票。在市场不确定性增加的情况下,投资者往往会选择红利股作为“避风港”,以获取稳定的收益。
机构推荐红利股,似乎是价值投资的回归。但是,我们需要清醒地认识到,红利股并非万能的。首先,红利股的收益率,往往低于成长股。在市场上涨的时候,红利股的表现往往不如成长股。其次,红利股的业绩增长,往往比较缓慢。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候,红利股的表现往往不如新兴产业。所以,投资红利股,只能作为一种防御性的策略,不能指望其带来超额收益。更何况,现在市场上充斥着各种“伪红利股”,一些公司只是为了迎合市场需求,临时提高分红比例,而自身的经营状况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善。投资者如果盲目跟风,很容易掉入陷阱。
除了红利股,AI板块也备受机构关注。DeepSeek的突破,似乎为AI应用场景的发展打开了新的大门。机构认为,AI产业的高景气度仍处于早期,回调将迎来布局机会。但是,我们需要警惕AI领域的“泡沫”风险。
AI技术的发展,确实给各行各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。但是,AI技术的商业化应用,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。一方面,AI技术的成本非常高昂,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。另一方面,AI技术的应用场景,仍然比较有限,无法覆盖所有的行业。更重要的是,AI领域的竞争非常激烈,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快。今天还领先的AI公司,明天可能就被赶超。所以,投资AI板块,既要看到其潜在的增长空间,也要警惕其潜在的风险。毕竟,AI revolution,目前来看更像是资本驱动下的概念炒作,有多少实际落地,还得打个问号。
最后,机构普遍看好消费板块的复苏。随着稳增长政策的加码,有效需求的回升,消费领域有望逐步迎来趋势性行情。但是,我们需要审慎地看待消费复苏的前景。
一方面,中国经济正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挑战,消费需求的增长,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。房地产市场的低迷,居民收入的增长放缓,都可能抑制消费支出的增长。另一方面,中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正在发生变化。越来越多的消费者,开始注重性价比,追求理性消费。传统的消费品牌,面临着来自新兴品牌的挑战。所以,投资消费板块,既要看到其潜在的增长空间,也要警惕其面临的挑战。毕竟,消费复苏,并非一蹴而就,而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。而机构口中的“趋势性行情”,很可能只是昙花一现的假象。
圣阳股份发布公告,控股股东山东国惠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山东发展投资...
智通财经APP讯,凯撒旅业(000796.SZ)公告,公司将于202...
君圣泰医药-B(02511.HK)近日发布公告,宣布公司联席公司秘书...
近期Cardano(ADA)价格暴涨270%,背后推手是大量鲸鱼的...
一位顶级专家预测,如果以太坊(ETH)达到10,000美元的宏伟目标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