福建省首家上市城商行,厦门银行,最近的日子可谓是“水逆”缠身。管理层变动、与“东方系”企业的债务纠纷、分支行违规销售被罚,一连串的事件将其推上了风口浪尖。曾经的“优等生”,如今却深陷内忧外患,让人不禁要问:厦门银行到底怎么了?这真的是一家“优秀”的城商行该有的样子吗?我看未必!
厦门银行与“东方系”的债务纠纷,就像一颗深水炸弹,炸出了其风控体系的巨大漏洞。
公告里轻描淡写的一句“已向法院递交起诉状”,背后是高达4.2亿的授信风险敞口。东方集团自2019年起营收就开始走下坡路,子公司更是资不抵债,财务造假的事实也逐渐浮出水面。在这种情况下,厦门银行竟然还敢大手一挥,批准授信!这难道不是赤裸裸的玩忽职守?风控部门的人都在干什么?难道是集体“眼神不好”,没看到那摇摇欲坠的财务数据?更可怕的是,这种“选择性失明”背后,反映的是整个银行风险意识的麻木和风控机制的失灵。别跟我说什么尽职调查,我看就是走了个过场,把风险评估报告当成了厕所里的手纸!
“东方系”在厦门当地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企业,其背后的关系网错综复杂。我不禁要阴暗地揣测一下,厦门银行是不是碍于情面,或者受到了某些不可言说的压力,才不得不“慷慨解囊”?地方政府为了维护本地企业的“良好形象”,是不是也或多或少地施加了影响?这种“政商勾结”的戏码,在地方银行身上屡见不鲜。银行为了配合地方政府的“面子工程”,往往会牺牲自身的风险控制标准,最终埋下巨大的隐患。所谓的“支持地方经济发展”,不过是某些人中饱私囊的遮羞布罢了!
如果说“东方系”事件暴露了厦门银行在风险控制上的短视,那么与宁波银行深圳分行之间长达八年的票据纠纷,则赤裸裸地揭示了其在合规建设上的千疮百孔。
9.5亿的票据纠纷,从2016年缠斗至今,几经波折,现在又被最高法发回重审。这不仅仅是一场法律诉讼,更是一场对厦门银行经营信誉的持久战。巨额资金被长期冻结,诉讼费用不断攀升,更不用说由此带来的声誉损失。这种旷日持久的诉讼,就像一个无底洞,不断吞噬着厦门银行的资源和精力。更关键的是,如果重审结果对厦门银行不利,这9.5亿的损失将直接冲击其利润表,让本就脆弱的业绩雪上加霜。
屋漏偏逢连夜雨,就在票据纠纷悬而未决之际,厦门银行重庆渝北支行又因员工违规销售理财产品被监管处罚。40万的罚款虽然不多,但其背后反映的问题却十分严重。员工为了完成KPI,不惜铤而走险,违规销售,这难道仅仅是员工个人的问题吗?说白了,还是银行内部考核机制出了问题!为了追求业绩增长,不惜牺牲客户利益,这种饮鸩止渴的做法,最终只会自食恶果。这种为了KPI不择手段的风气,简直是对金融行业职业道德的践踏!
接连不断的负面事件,最终都指向一个核心问题:厦门银行的盈利能力正在面临严峻挑战。曾经高速增长的势头已经不再,取而代之的是停滞不前,甚至是倒退。
从2020年至今,厦门银行的营收规模始终在50多亿徘徊,历史峰值还是2023年创下的。这意味着什么?意味着这家银行已经陷入了增长的瓶颈期。在其他城商行纷纷寻求转型,加大创新力度的时候,厦门银行似乎还在原地踏步,找不到新的增长点。 创新乏力,产品同质化严重,服务缺乏特色,这些都是导致营收停滞的重要原因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,不进则退,厦门银行如果再不思进取,恐怕很快就会被其他竞争对手远远甩在身后。
更令人担忧的是,厦门银行的净息差正在断崖式下跌。从2020年的1.65%一路下滑至2024年上半年的1.14%,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。 净息差是衡量银行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,其大幅下滑意味着银行的盈利空间正在被不断压缩。这既有外部环境的因素,比如利率市场化改革带来的竞争加剧,也有内部经营模式的问题,比如资产负债结构不合理,高收益资产占比过低等等。说白了,就是赚钱越来越难了!
在内忧外患之际,厦门银行迎来了新的掌舵人——洪枇杷。这位从兴业银行空降而来的“老将”,能否带领厦门银行走出困局,实现突破? 洪枇杷拥有丰富的银行业管理经验,曾在兴业银行厦门分行担任要职,对当地市场情况应该比较熟悉。但厦门银行与兴业银行毕竟是两家不同的银行,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也各不相同。洪枇杷能否将兴业银行的成功经验复制到厦门银行,能否打破现有的利益格局,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,都还是未知数。我个人认为,他面临的挑战非常艰巨,需要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和魄力,才能带领厦门银行重回增长的轨道。 市场会给出最终的答案,让我们拭目以待吧。
圣阳股份发布公告,控股股东山东国惠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山东发展投资...
智通财经APP讯,凯撒旅业(000796.SZ)公告,公司将于202...
君圣泰医药-B(02511.HK)近日发布公告,宣布公司联席公司秘书...
近期Cardano(ADA)价格暴涨270%,背后推手是大量鲸鱼的...
一位顶级专家预测,如果以太坊(ETH)达到10,000美元的宏伟目标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