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,新茶饮赛道拥挤不堪,一众品牌争相上市,仿佛一场盛大的“财富收割”竞赛。在这波浪潮中,“沪上阿姨”也终于挤进了港交所的大门,完成了上市聆讯。回顾其上市之路,可谓是一波三折:自2024年2月首次递交申请,历经一年多的等待,期间还更新了招股书,才最终敲定了上市的“入场券”。
然而,透过上市的“糖衣”,我们看到的财务数据却显得有些“苦涩”。招股书显示,沪上阿姨2024年营收32.8亿元,同比下滑1.9%;净利润3.29亿元,同比大幅下滑15.2%。这不禁让人质疑,这份成绩单是否足以支撑起其高估值的上市梦想?要知道,资本市场向来是“喜新厌旧”的,增长乏力的企业,很难获得投资者的青睐。
沪上阿姨的崛起,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“农村包围城市”的下沉策略和高度依赖加盟的商业模式。招股书显示,2024年,其高达96.5%的收入来自加盟相关。截至2024年底,沪上阿姨的门店数量达到9176家,其中超过一半(50.4%)位于三线及以下城市。换句话说,是那些在县城里手握闲钱的中产阶级,用真金白银撑起了沪上阿姨业绩的半壁江山。
不可否认,加盟模式在初期能够帮助企业快速扩张,抢占市场份额。但与此同时,这种模式也存在着诸多弊端。例如,品牌方对加盟商的管控力度相对较弱,容易出现服务质量参差不齐、食品安全问题等。此外,加盟商的利益与品牌方并非完全一致,当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时,双方很容易产生矛盾和冲突。更重要的是,高度依赖加盟模式的企业,往往会将经营风险转嫁给加盟商,一旦市场遇冷,最先“受伤”的往往是那些身处一线的加盟商。
不得不承认,下沉市场曾经是新茶饮品牌眼中的“淘金热土”,广阔的市场空间和较低的竞争门槛,吸引着无数品牌竞相涌入。然而,当所有的品牌都将目光聚焦于此,下沉市场是否还能继续保持其“黄金”成色?
沪上阿姨的招股书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:门店数量的增长,并不能掩盖单店效率下滑的窘境。数据显示,2023年和2024年,其平均单店GMV(商品交易总额)分别为156.1万元和139.9万元,平均单店每日GMV分别为4277元和3833元,下滑幅度高达10.4%。这意味着,尽管门店数量在不断增加,但每家门店的盈利能力却在下降。这种“增长的幻觉”背后,隐藏着巨大的经营风险。
更令人担忧的是,沪上阿姨并未在招股书中披露各线城市单店的GMV,这使得我们无法准确评估其在不同市场的盈利能力。但通过计算单店收入贡献(当年收入贡献/门店数量),我们可以发现,三线城市的平均单店收入贡献也在下滑:2023年为39.49万元,2024年为34.13万元,下滑幅度高达13.6%。这说明,即使在沪上阿姨最为倚重的下沉市场,单店盈利能力也在持续下降。
面对业绩增长的瓶颈,沪上阿姨并没有选择提升产品品质和服务水平,而是将目光再次瞄准了下沉市场,推出了“轻享版”(后升级为茶瀑布)产品线。这一产品线主打低价策略,主要面向三线及以下城市,产品价格范围为2元至12元。沪上阿姨希望通过低价策略,刺激消费,挽救颓势。然而,从数据来看,这一策略的效果并不理想。
尽管轻享版门店的数量从2023年的93家增加至2024年的492家,总GMV也有明显提升,但平均单店GMV却下滑严重,从70万元下滑至62.6万元,下滑幅度高达10.5%。这说明,低价策略虽然能够吸引一部分消费者,但却牺牲了单店的盈利能力。这种“饮鸩止渴”的做法,最终只会让沪上阿姨陷入更加被动的局面。
如果说单店效率下滑只是“冰山一角”,那么闭店潮的涌现,则无疑是沪上阿姨经营困境的集中爆发。数据显示,2022年、2023年和2024年,沪上阿姨关闭的加盟店分别为393家、370家和987家,2024年闭店数量同比增长高达167%。与此同时,新店GMV也下滑严重:开业时间少于一年的门店,单店每日GMV从3933元下滑至3239元,下滑幅度高达17.6%。即使是开了三年以上的老店,平台单店每日GMV也在下滑,从2023年的4296元下滑至4017元,下滑幅度为6.5%。
闭店潮的涌现,不仅仅是数字上的变化,更是加盟商对沪上阿姨经营模式的“沉默抗议”。当加盟商无法通过经营门店获得合理的利润,甚至面临亏损时,他们选择关闭门店,退出市场,这是对沪上阿姨经营模式的最大否定。
在下沉市场攻城略地的茶饮品牌,无不深谙供应链的重要性。供应链效率直接关系到成本控制,而成本控制则是决定加盟商盈利空间的关键因素。然而,与蜜雪冰城、古茗等头部品牌相比,沪上阿姨在供应链建设上明显落后,这无疑加重了加盟商的经营负担。
蜜雪冰城的成功,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强大的供应链整合能力。据灼识咨询报告显示,蜜雪冰城提供给加盟商的饮品食材超过60%为自产,实现了对原材料成本的有效控制。与此同时,蜜雪冰城还自建仓储物流网络,拥有覆盖全国90%以上县级行政区的配送体系,冷链覆盖率超过90%。这使得蜜雪冰城能够以更低的成本,将原材料配送到全国各地的门店。
反观沪上阿姨,其供应链建设则显得有些“捉襟见肘”。沪上阿姨并未涉及原材料自产,主要依赖外部采购,鲜果、乳制品等核心原料均需从市场购买。在物流仓储方面,沪上阿姨仅部分仓库为自营,其余均由独立第三方运营。这种模式虽然能够降低前期投入,但也导致其在成本控制上受制于人。当原材料价格上涨或物流成本增加时,沪上阿姨很难通过自身能力进行消化,最终只能将成本转嫁给加盟商。
招股书显示,沪上阿姨2024年的毛利率有所改善,从2023年的30.6%上涨到31.4%。然而,仔细分析毛利率的构成,我们却发现,这所谓的“改善”,实际上是建立在牺牲加盟商利益的基础之上。沪上阿姨向加盟商销售原材料的毛利率,从2022年的17.8%上升到2024年的22.8%;向加盟商销售设备的毛利率,从2022年的7.4%上升到2024年的8%。与此同时,来自自营店的毛利率,则从2023年的23.5%下降到2024年的14.5%。
这说明,沪上阿姨的毛利率增长,并非源于自身经营效率的提升,而是通过提高原材料和设备的售价,从加盟商身上“榨取”利润。换句话说,是加盟商在为沪上阿姨的增长“买单”。
更令人担忧的是,沪上阿姨2024年毛利率虽小有上升,但净利率却有所下滑,由2023年的11.6%下降至10%。这反映出沪上阿姨在运营成本控制上存在严重问题。当企业无法有效控制运营成本时,最终必然会影响到加盟商的盈利空间。
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。沪上阿姨与加盟商之间的矛盾,早已埋下了伏笔。2024年10月,一位来自浙江宁波的加盟商在其沪上阿姨门店挂出“加盟要谨慎,已倾家荡产”的横幅,引发舆论广泛关注。这位加盟商控诉,沪上阿姨公司物料价格虚高,水果卖给加盟商的价格几乎是市面上水果价格的两倍。即使在旺季,单个门店业绩最多可达12万元,但光是从公司订货就花费6万元,去除租金、水电及人工,毛利几乎所剩无几。该加盟商直言,“公司把加盟商逼得不挣钱了,现在变成了恶性循环”。
根据该加盟商当时曝光的沪上阿姨内部物料的采购截图,一箱12盒(1L/盒)的纯牛奶,企业定价120元,即每盒牛奶售价10元;1箱12瓶(980g/瓶)的生椰乳瓶装(冷冻)售价210元;1箱30包(40g/包)的桂花乌龙茶售价199元。这些价格与市场价格相比,明显偏高。
更令人难以接受的是,当加盟商试图通过从外部购买物料来降低成本时,却会遭到公司的罚款。据悉,沪上阿姨规定的罚金在2024年从每家门店5000元上涨到2万元。这种“霸王条款”无疑加剧了加盟商的不满。
面对加盟商的控诉,沪上阿姨加盟经理的回应却显得苍白无力。该经理声称,该加盟商闭店的主要原因是经营不善,与品牌没有直接关系。这种“甩锅”行为,无疑加剧了沪上阿姨与加盟商之间的信任裂痕。
加盟商的“呐喊”,是对沪上阿姨经营模式的拷问,也是对其与加盟商关系的深刻反思。当加盟商对品牌失去信任时,沪上阿姨的未来发展,又将走向何方?
门店数量的快速扩张,曾经是沪上阿姨引以为傲的资本。然而,当门店数量达到近万家时,这种规模优势是否还能继续转化为盈利优势?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不断下滑的单店效率,沪上阿姨的未来,充满了不确定性。
沪上阿姨的招股书显示,其计划在未来五年内提升二、三线城市的门店网络密度。这说明,沪上阿姨仍然将二、三线城市视为其主要的增长空间。然而,在近年三线城市已经遇到单店门店收入下滑的情况下,继续深耕二、三线城市,是否明智?
一方面,二、三线城市的消费潜力依然存在,但另一方面,这些城市的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。除了喜茶、奈雪的茶等头部品牌纷纷下沉外,还有大量本土品牌也在积极抢占市场份额。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,沪上阿姨想要在二、三线城市实现突围,并非易事。
更重要的是,二、三线城市的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消费偏好与一线城市存在差异。如果沪上阿姨不能根据这些差异进行产品创新和服务升级,很难赢得二、三线城市消费者的青睐。
沪上阿姨的加盟模式,在初期能够帮助其快速扩张,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。当加盟商无法通过经营门店获得合理的利润时,加盟模式的可持续性就会受到质疑。做加盟商生意,核心是共赢。只有提升单店的盈利能力,才能增强内生增长能力,而非仅仅依靠疯狂开店。
然而,从沪上阿姨的招股书来看,其似乎更注重门店数量的增长,而忽略了单店盈利能力的提升。这种重规模轻效益的发展模式,最终只会损害加盟商的利益,导致加盟商的流失。
更重要的是,沪上阿姨与加盟商之间的关系,并非简单的利益关系,而是一种合作关系。只有建立在互信互利的基础之上,这种合作关系才能长久。如果沪上阿姨不能正视与加盟商之间存在的问题,及时调整经营策略,其加盟模式的可持续性将面临严峻挑战。
在供应链方面,沪上阿姨与蜜雪冰城等头部品牌相比,存在明显差距。这种差距,不仅影响了其成本控制能力,也制约了其产品创新能力。对于沪上阿姨来说,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,必须在供应链方面实现突围。而供应链自主化,或许是其唯一的出路。
通过自建或投资参股等方式,沪上阿姨可以逐步掌握原材料的生产和供应,降低对外部供应商的依赖。同时,通过优化仓储物流体系,提高配送效率,降低物流成本。只有实现了供应链自主化,沪上阿姨才能真正掌握成本控制的主动权,提升产品竞争力,增强盈利能力。
然而,供应链自主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,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投入。对于沪上阿姨来说,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。但如果想要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,沪上阿姨必须迎难而上,坚定地推进供应链自主化进程。
最终喝下所有苦果的,可能还是下沉市场里曾经最相信这个品牌的加盟商们。但愿沪上阿姨能及时醒悟,真正与加盟商实现共赢,而不是将他们视为“韭菜”,一茬又一茬地收割。
圣阳股份发布公告,控股股东山东国惠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山东发展投资...
智通财经APP讯,凯撒旅业(000796.SZ)公告,公司将于202...
君圣泰医药-B(02511.HK)近日发布公告,宣布公司联席公司秘书...
近期Cardano(ADA)价格暴涨270%,背后推手是大量鲸鱼的...
一位顶级专家预测,如果以太坊(ETH)达到10,000美元的宏伟目标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