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“健康”二字成为社会普遍焦虑,资本的嗅觉总是异常灵敏。核药市场,这个原本深藏于医疗技术之中的细分领域,如今也开始散发出诱人的“钱景”。精准医疗,精准诊断,这些听起来高大上的概念,被资本包装成了一个个充满想象力的故事,吸引着各路玩家纷纷入局。但真的是为了“健康”吗?恐怕更多的是为了逐利吧。毕竟,在资本的眼中,一切皆可量化,一切皆可交易,就连人命也不例外。
不得不承认,近年来国家对核药行业的政策支持力度空前。从同位素保障到新药审批加速,再到核医学科室建设的推动,每一项政策都像是一剂强心针,刺激着这个沉寂已久的市场。然而,政策的“东风”真的能吹醒核药的春天吗?恐怕未必。资本的“狂飙”往往会扭曲政策的初衷,将原本应该服务于大众健康的医疗资源,变成少数人牟利的工具。当资本的意志凌驾于伦理之上,核药的未来又将走向何方?
远大医药,这家在港股市场备受关注的医药企业,似乎已经成了核药概念的代名词。中金、中信等券商研报的密集轰炸,不断抬高着市场对它的预期。从STC3141的临床成功,到TLX591的海外III期临床,再到GPN02006的突破性进展,远大医药的故事似乎永远充满着惊喜。但这些“惊喜”究竟是真材实料,还是资本精心编织的泡沫?投资者需要擦亮眼睛,警惕被研报“催熟”的风险。要知道,股市从来不缺少一夜暴富的神话,但更多的是血本无归的悲剧。
靶向放射性核素疗法(TRT),听起来确实很炫酷,仿佛是科幻电影中的未来科技。能够精准定位癌细胞并进行杀伤,这无疑是肿瘤治疗领域的一次革命性突破。然而,TRT疗法真的有那么完美吗?要知道,任何一种医疗手段都存在风险,TRT疗法也不例外。放射性物质的毒性,靶向性的局限,以及长期疗效的不确定性,都是TRT疗法面临的挑战。在追逐“精准”的道路上,我们是否应该更加谨慎,更加理性?
中国同辐,作为国内核医药行业的龙头企业,拥有着令人羡慕的垄断地位。影像诊断、治疗用放射性药品、放射源产品,几乎每一个领域都占据着市场主导地位。然而,垄断地位也可能成为创新的绊脚石。当企业缺乏竞争压力时,往往会失去创新的动力。中国同辐的新型双螺旋断层放射治疗平台,确实弥补了国内高端放疗产品市场的空白,但这是否意味着它已经走出了创新困境?恐怕还需要时间的检验。毕竟,在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,固步自封就等于慢性死亡。
圣阳股份发布公告,控股股东山东国惠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山东发展投资...
智通财经APP讯,凯撒旅业(000796.SZ)公告,公司将于202...
君圣泰医药-B(02511.HK)近日发布公告,宣布公司联席公司秘书...
近期Cardano(ADA)价格暴涨270%,背后推手是大量鲸鱼的...
一位顶级专家预测,如果以太坊(ETH)达到10,000美元的宏伟目标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