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月24日,深开鸿高调发布了开鸿Bot系列产品,号称是全国首款面向开发者的开源鸿蒙学习平台。消息一出,瞬间在科技圈引发了不小的震动。不少人都在猜测,这到底是深开鸿的一次技术突破,还是又一次的“PPT发布会”?要知道,在当今这个“酒香也怕巷子深”的时代,再好的技术,如果不能真正落地,最终也只能是昙花一现。但话说回来,在操作系统领域,生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,深开鸿选择从开发者入手,或许真能走出一条不一样的路。
深开鸿CEO王成录在发布会上掷地有声地表示:“操作系统的成功,取决于生态体系的竞争力。开源鸿蒙生态的建设,必须始于开发者。” 这句话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,毕竟,没有开发者的积极参与,再强大的操作系统也只能是空中楼阁。但问题是,如何才能真正吸引开发者,让他们心甘情愿地为开源鸿蒙添砖加瓦?要知道,现在开发者们面临的选择实在太多了,Android、iOS、甚至新兴的WebAssembly,每一个都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和完善的开发生态。开鸿Bot想要从中脱颖而出,恐怕还需要拿出更多的诚意才行。
深开鸿宣称,开鸿Bot系列是专为开源鸿蒙开发者打造的一站式学习与开发平台,可以帮助开发者使用开源鸿蒙,学习开源鸿蒙,真正做到“开箱即用、零门槛上手”。这句话听起来是不是很诱人?但仔细想想, “零门槛”这三个字,在技术领域几乎就是一个伪命题。任何一项技术,都需要一定的学习成本,更何况是像开源鸿蒙这样复杂的操作系统。当然,如果开鸿Bot能够提供足够友好的开发环境、完善的文档和示例,以及强大的社区支持,或许真的可以降低开发者的入门门槛。但最终效果如何,还需要经过市场的检验。
深开鸿的开鸿Bot系列,号称覆盖三类开发者场景,提供全流程的开源鸿蒙开发支持。这听起来非常全面,但仔细分析,每个场景都面临着不同的挑战。北向应用开发需要考虑如何与现有应用生态融合,南向设备开发则需要面对硬件碎片化的问题,而系统二次开发则需要开发者具备更深厚的技术功底。那么,开鸿Bot真的能满足所有开发者的需求吗?还是只是一个“看上去很美”的方案?
开鸿Bot自研了ArkTS Project Manager插件,并集成了鸿蒙应用开发的全栈工具,声称可以实现开发体验的无缝继承,并基于Kaihong BUS实现应用在多设备间一键部署,从而助力高效开发。但问题是,ArkTS的生态是否足够完善?Kaihong BUS的稳定性如何?如果开发者在使用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,深开鸿是否能够提供及时有效的支持?毕竟,对于开发者来说,时间就是金钱,如果因为工具的问题而浪费大量时间,他们很可能会选择放弃。
开鸿Bot集成了完整的南向设备开发编译工具链,可以实现系统、硬件驱动和系统服务的开发,既支持烧录到本机也支持烧录到其它开源鸿蒙硬件设备。这听起来确实很方便,但现实情况是,开源鸿蒙的硬件生态还不够成熟,各种硬件设备的差异性也很大。开发者在进行南向设备开发时,很可能会遇到各种兼容性问题。深开鸿需要提供更完善的硬件适配方案,才能真正让开发者实现“烧录自由”。
开鸿Bot提供了KaihongOS桌面版镜像包和二次开发包,支持开发者进行个性化系统深度开发。这对于那些有定制化需求的开发者来说,无疑是一个好消息。但系统二次开发需要开发者具备扎实的C/C++基础和对操作系统内核的深入理解。对于初学者来说,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。深开鸿需要提供更详细的开发文档和示例,并提供更友好的调试工具,才能帮助更多的开发者参与到系统二次开发中来。
Bot系列产品内置真实开源鸿蒙运行环境,可以直接在设备本地预览运行结果,实现所见即所得的开发体验。这听起来确实很棒,可以大大提高开发效率。但问题是,本地运行环境的性能如何?是否能够真实模拟各种硬件设备的运行情况?如果本地运行环境的性能不够好,或者无法真实模拟硬件设备的运行情况,开发者仍然需要在真机上进行调试,这无疑会降低开发效率。
开鸿Bot系列声称带来了四大“新”体验,包括新交互、新安全、新智能和新生态。但这些“新”体验真的能给开发者带来实质性的提升吗?还是仅仅是一些华而不实的噱头?
开鸿Bot基于KaihongOS的分布式能力,支持多设备协同互联,可以与手机、平板、大屏、音箱等设备组成“超级设备”。开发者可以通过“开鸿星盘”在不同设备间进行任务流转,如拖动窗口实现跨屏协作、拖拽文件即刻共享。这听起来非常酷炫,但实际体验如何呢?不同设备之间的连接是否稳定?跨屏协作是否流畅?如果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延迟或卡顿,所谓的“丝滑协同”恐怕就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景。
KaihongOS的LiteOS-M系统内核是全国首个通过CCRC EAL5+安全认证的产品,也是开源鸿蒙领域首个通过公安部三级安全检测认证的系统。它支持数据动态授权和全链路审计追溯机制,可以实现“人、事、物、时、空”全要素审计,确保关键业务数据的高度安全。EAL5+认证听起来很厉害,但这并不意味着系统就绝对安全。在网络安全领域,从来没有绝对的安全,只有相对的安全。真正的安全需要不断地进行漏洞扫描和安全加固,才能有效地防范各种**。
开鸿Bot系列内置专属 AI键,可以一键唤起开鸿智能助手,具备“可查、可写、可翻译、可售后”等多项功能,并支持集成接入多个主流国产大模型,如通义千问、文心一言等,从而提升开发与办公效率。但问题是,这个AI助手真的智能吗?还是只是一个简单的语音助手?它能否真正理解开发者的需求,并提供有价值的帮助?如果AI助手的表现不尽如人意,所谓的“智能”恐怕就只是一个摆设。
开鸿Bot宣称,开发者编写的应用不仅可以上传至 开鸿应用市场,未来还将可同步接入 华为应用市场,实现多市场分发。这对于开发者来说,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,可以扩大应用的覆盖范围。但问题是,开鸿应用市场的用户量有多少?能否与华为应用市场相提并论?如果开鸿应用市场的用户量太少,即使能够接入华为应用市场,也可能无法带来太多的收益。此外,开鸿应用市场和华为应用市场的审核标准是否一致?如果开发者在开鸿应用市场审核通过的应用,在华为应用市场审核失败,又该如何处理?
深开鸿启动了“开源鸿蒙Origin计划”,计划在未来五年投入5亿元资金,通过“技术赋能、资金支持、营销推广、创业加速”四维服务体系,构建从应用开发到商业落地的完整支撑闭环,为开发者打造长期可持续的创新土壤。这听起来很诱人,但五年五亿的投入,真的能吸引到足够多的开发者吗?要知道,在开源领域,除了资金支持,更重要的是社区的氛围和文化的认同。
深开鸿的“技术赋能、资金支持、营销推广、创业加速”四维服务体系,听起来是不是有点耳熟?很多地方政府和科技园区都采用过类似的政策来吸引人才和企业。这种模式在短期内可能会取得一定的效果,但长期来看,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。真正能留住开发者的,不是一时的补贴,而是良好的开发环境、开放的社区氛围和可持续的商业模式。如果深开鸿只是简单地复制其他地方的经验,恐怕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。
王成录透露,KaihongOS桌面版未来将支持X86架构设备运行,这标志着桌面级开源鸿蒙的跨平台能力正持续演进,为企业客户与行业开发者带来更广阔的落地空间。这无疑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消息,如果KaihongOS能够成功支持X86架构,那么它将有机会挑战Windows在桌面操作系统领域的霸主地位。但要实现这一目标,深开鸿还需要解决很多技术难题,比如驱动兼容性、应用生态等等。此外,用户的使用习惯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。毕竟,很多人已经习惯了Windows的操作方式,要让他们转向一个新的操作系统,需要一个强大的理由。
深开鸿希望通过开鸿Bot,不仅仅是提供一款终端产品,更是要打造一个开源鸿蒙的生态系统,吸引更多的开发者和合作伙伴加入。这个目标无疑是远大的,但要实现它,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耐心。在操作系统自主可控愈发重要的今天,深开鸿的努力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。但最终能否成功,还需要时间的检验。
深开鸿诚邀每一位开发者、合作伙伴、高校师生,使用开鸿Bot产品走进开源鸿蒙的世界,从学习到创造,共建生态未来。这听起来充满激情,但对于开发者来说,更重要的是实际的利益和价值。如果开发者在使用开鸿Bot的过程中,无法获得足够的收益,或者无法感受到开源鸿蒙的优势,他们很可能会选择离开。因此,深开鸿需要更加务实地解决开发者面临的问题,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和支持,才能真正赢得开发者的信任和支持。否则,所谓的“共建生态未来”,恐怕就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景。
圣阳股份发布公告,控股股东山东国惠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山东发展投资...
智通财经APP讯,凯撒旅业(000796.SZ)公告,公司将于202...
君圣泰医药-B(02511.HK)近日发布公告,宣布公司联席公司秘书...
近期Cardano(ADA)价格暴涨270%,背后推手是大量鲸鱼的...
一位顶级专家预测,如果以太坊(ETH)达到10,000美元的宏伟目标...